三、共产党伟大—“丹江口库区移民这项伟大工程只有在中国才能完成!”
2010年6月8日—10日,世界银行原社会政策与社会学高级顾问、美国乔治华圣顿大学教授迈克尔.M.塞尼博士考察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后评价说:“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的移民政策,收到了最好的效果。丹江口库区移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奇迹只有在中国才能够完成,其他国家都应向中国学习!”河南的经验是什么?时任省长郭庚芪认为,那就是科学的决策和扎实的政策。
迈克尔.M.塞尼博士在河南考察
事实也正是这样。经过全面调查研究和审慎论证,2009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16.6万移民搬迁完成时间,由原计划的2013年底提前到2011年8月底。
做出这样的决策,时间非常紧、任务特别重,实施起来可是不轻松:因为黄河小浪底水库农村移民14.8万人搬迁11年,每年1.35万人;三峡水库农村移民45万人搬迁16年,每年2.8万人;而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河南境内16.6万人移民,全部集中在南阳市淅川一个淹没县,搬迁工作除了2009年试点移民1.1万人外,2010年和2011年两年时间内每年平均要搬迁7.75万人。移民搬迁的难度、强度、规模,在中国没有先例,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样的决策并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论证基础上。时间减半,首先满足了搬迁移民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心愿。这次移民是1990年进行的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库区淹没调查,相关数据是逐移民户登记签字确认的;过了12年后的2003年2月28日,国务院下达了丹江口库区建设“停建令”,库区移民房屋不能盖、道路不能修、工厂不能建、树木不能栽;之后,又间隔7年到了2009年实施的试点移民搬迁。因为受库区淹没实物调查和库区建设“停建令”的影响,那些年在淅川,“不发展”成了硬道理!搬迁前库区不少移民房屋破烂不堪,出现墙壁用杠子顶着或钢丝绳栓着,屋顶用石棉瓦搭着或塑料布遮着的现象。期间,淅川的县、乡(镇)干部最怕老天刮风下雨,造成房倒屋塌致人伤亡事件的发生。库区移民长期徘徊在等搬迁、盼搬迁和怕搬迁的忧虑当中。
时任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还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具有非自愿性、依赖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大干问题不大,小干问题不小、晚干不如早干,慢干不如快干”。如果时间拖长,不仅移民群众的利益受损,大批干部也会身心疲惫被拖倒累垮。
科学的决策还建立在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考量上。2008年11月,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刚刚启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出台了许多扩大内需的政策,河南省在6个省辖市,27个县(市、区),108个乡镇,规划建设208个移民新村(安置点),加上库区基础设施、工矿企业和城集镇迁建等,全省丹江口库区移民项目投资近200亿元。及早实施移民迁安,既可拉动中原地区内需,还能够避免因为物价上涨而增加移民迁安成本,避免或减少移民迁安工作中的超规划投资。
“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河南省委明确把移民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集中优势资源,坚决打赢这场大仗、硬仗。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移民迁安有关事宜。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要求把移民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省长郭庚茂每年都数次深入迁安两地调研指导工作。分管移民工作的副省长刘满仓一年出席相关移民的活动达40多次,仅2010年他的小车就跑了15万公里,曾经一周三次从郑州到300多公里外的丹江口库区淅川县移民一线开展工作。其司机从家出发时孩子还在梦中熟睡,夜晚回到家时孩子又在床上睡着了。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大迁安期间,移民工作成了全省各地积极主动、倾力参与的“一号工程”,成了迁安两地党委、政府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的“一票否决工程”。
2010年6月17日,卢展工书记在南阳调研
省长郭庚茂在临颍县移民新村调研
刘满仓副省长在库区淅川看望一线电力职工
“这次大搬迁,南阳市邓州市接收安置淅川移民30345人,需要划拨新村建设和移民生产用地51000多亩,涉及安置地的村民和轮转的土地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时任邓州市副市长赵贤三介绍。按规定移民到安置地每人分得1.4亩耕地良田,现在农村土地一包30年不变,都在农民手里,尽管国家以每亩20000余元进行征收,但多年来种地既不交纳“五粮三款”,每年国家还给发补贴金,要征收必须做大量的艰苦细致工作,才能说服村民让出土地。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州市总结探索出“滚地”工作法在各安置地推广使用。“滚地”:即,安置地为移民调整的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是从相邻的A地为安置地群众再调整一定土地,然后再从B地为A地调整一定的生产用地,以此类推,直到群众的生产用地都得到基本保证为止。这一滚动调整土地的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滚地”。据此算帐,为移民调出1亩土地,要从周边轮转调整15亩才能到位。“这样艰难的调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才能实现!”赵显三谈起为移民征用士地的感受时精神抖擞,铿镪有力。
时任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超瑞,市长刘树华在移民新村建设现场
时任邓州市副市长赵显三接受移民迁安工作采访
的确,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是在创造历史、创造奇迹,“共产党伟大,中国骄傲”的赞誉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得到了再一次体现。淅川县一位移民干部听日本大分县前知事介绍说,他们那里修建一个用于灌溉的水利项目,因为搬迁260户人家,前后用了11年。他向日本朋友介绍了河南省淅川库区的移民成果,这名知事感到非常震惊,连竖大拇指:“共产党伟大,中国骄傲!”
把政府行为变成社会行动,举全省之力推进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这是河南省这次移民的显著特点。淅川县从乡镇直单位、非移民村抽调5000多人组成搬迁服务队,从110多个县直一、二级单位中抽调1000多名精干力量到移民乡镇参战大搬迁,他们与移民户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办法,实行“六到户”、“六包”责任制;省直25个厅局均有一名副厅级实职领导干部带队,5至7人组成工作组驻村蹲点,分包有移民迁安任务的25个县(市、区),一包到底;各市、县实行了市包县、县包乡(镇)、县乡(镇)干部包村包户的逐级分包制度。省直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向移民征迁安置地倾斜支持50多亿元,直接帮扶移民资金20.92亿元。郑州市另外拿出地方财政资金2亿元,对移民村征地每亩奖补7000元,地面附属物每亩奖补1500元。南阳市不仅为县乡(镇)派驻移民工作队、为移民村选派了第一书记,而且拿出专项资金,对按要求建设房屋的移民户,分门别类奖励1500元到8000元。
“河南的移民工作之所以顺利,还在于充分尊重了移民意愿,实现了人性化搬迁。”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说,移民新村建设是移民迁安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对接选安置点上,由过去移民迁安中领导看点定点一言堂,变为这次是政府引领,移民看点定点。房屋户型的选择,由省移民指挥部征集了多家设计单位提供的254套户型图纸,从中选取56套交移民村组织移民讨论,商定出最好户型再签订合同施工。在新村布局、房屋造价、施工队伍招标等方面充分征求移民意见,积极组织移民代表全程参加盖房施工监督和其它方面的综合监督把关。在搬迁安置过程中,全省各地提前制订详细的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具体分解为5个阶段31个工作环节和规定动作,对年老体弱、临产孕妇、高危病人等特殊群体,逐一进行登记造册,给予特殊关照。坚持做到移民不理解不搬迁、问题不解决不搬迁、条件不具备不搬迁、方案不周密不搬迁、政策不到位不搬迁,使搬迁移民切身感受到各级各部门饱含深情、细致入微的人性化安排。
“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平顶山市郏县时任移民局局长龚林介绍说,郏县的移民安置点马湾村离县城仅几公里远,而且是原许昌的粮食基地处位置。移民迁入后,为了实现稳得住、快发展,郏县62个县直单位分包到移民户,从生产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着手,做到全方位帮扶。他们通过举办招聘会和送专业技校培训等方式,安排移民800多人在县城产业集聚区企业及外地企业务工。流转土地1460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除每亩1037元的年租金外,移民在自己家门口上班,仅此使全村移民每年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数年来,颊县马湾新村的整体工作连年受到省、市的表彰和奖励。2020年,马湾新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7000元,是搬迁前的4倍多,高于该县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时任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王小平介绍,移民稳定与否,只要看与当地人的相互通婚情况就可以有个基本的判断。淅川县马蹬镇曹湾村移民到南阳市社旗县晋庄镇仅半年时间,就有6个移民青年在新住地找到了新娘。2011年5月4日,南阳市唐河县举办了“百对移民新人集体婚礼”。据2011年底统计,南阳市内安置的10万移民中已有396位移民青年和当地年轻人通婚,且大多是当地姑娘嫁了移民新郎。
时任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王小平在淅川移民村调研
南水北调,世纪工程,千秋伟业;移民搬迁,国家行动,波澜壮阔。中纪委监察部稽查组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后,在向省委、省政府反馈意见时指出:河南不仅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大舞台,也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感恩人民的生动课堂。国务院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稽察组通过深入河南省移民迁安区的工作稽察后认为,河南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成功经验,不仅是我国水库移民迁安史上的创新,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宝贵财富。河南省委、省政府总结,移民迁安工作的实践已经成为干好各项工作的精神财富。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情。
这种精神属于淅川,属于南阳,属了河南,属于中国,既具有地方特色,更具有普遍意义。
","content_hash":"e88b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