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吃水不忘挖井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在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并召开座谈会一周年来临之际,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发挥人民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出特别策划《南水北调亲历记》,从规划建设、移民征迁、文物考古、水质保护等多个方面,记录河南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的努力,讲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背后的动人故事,进一步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大河网讯(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凯中)“嘟——”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声,一艘白色的汽船缓缓离开河岸,行驶在波光粼粼的丹江河水面上。“我站在船上,向远处眺望,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依旧是熟悉的美景。”阔别故土5年,又身临丹江河水,一种夹杂着淡淡的腥气、专属家乡仓房的气息扑面而来,面对这熟悉的一切,辉县市常村镇磊山村妇女主任王桂萍的思绪悠悠飘向了2010年6月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父亲讲述他年轻时的搬迁经历。父亲当时偕母亲、大姐、二姐一家住在离磊山村赵弯十里路远的李官桥。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土生土长的李官桥人,谁也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离开养育自己长大的故乡。但为了大局、为了能为国家大计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父亲、母亲含泪在移民协议书上签了字。”王桂萍回忆道。


时间来到2010年5月,又一次的移民搬迁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王桂萍和仓房镇移民即将在6月份启程前往新乡辉县。“临走前几天,我和丈夫孩子一起来到了父母的坟前。我长跪在坟前,有太多的话说不出口,有太多的情无法割舍。千言万语,融在无言的泪水中顺着脸颊流下,滴在故乡的土地上。我们泣不成声,互相拥抱,相互安抚。”王桂萍说,“6月20日,每户移民的家中都派来两三名干部,在他们的带领下,家里的家具等物件都开始装车。村民互相借车,相互帮忙,用三轮车、大拖拉机把能带走的物件全部拉走。就这样,一件又一件、一车又一车,往往返返,马不停蹄。不搬迁的村民也来帮忙,他们不叫苦、不叫累,最后一次为自己的亲人使出全身的力气。”


“在移民的路上,车队每到一个服务区就会停车休息。一条条鲜艳的横幅挂在服务区餐厅两旁,服务人员准备着免费食物,有鸡蛋、绿豆汤、馒头,不限量供应。他们顶着烈日,热情地给移民盛汤、拿馒头,生怕我们吃不饱,碗里盛得满满的。”王桂萍说,“旁边还有医疗队伍——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他们时刻准备着,保证每位移民的身体安康。”王桂萍回忆道,当时我们每路过一个城市、一个村庄,都会看到在路边欢送移民的队伍,他们扯着横幅,向我们频频挥手。我们的情绪受到感染,渐渐忘记了离开故土的忧伤,脸贴着车窗玻璃,也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下午4点左右,车队到达移民安置点——辉县市常村镇。车队停了下来,周围挤满了人,民间艺术团队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之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新家。意外的是,还没到家门口,就闻到了香喷喷饭菜的味道,已经有两位大姐做好了饭,等着我们来吃呢。新家的基本设施都已安装齐全,过来之后即可入住,不影响基本生活。”王桂萍说。


在搬迁过来的6年里,移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府的帮助下,每户人家至少有一个人有了工作,其他人也在辉县周围的中小型企业找到了工作。磊山村大队集资办起了牛场,入股的村民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等到年底发福利,分红。听说,政府还要在磊山村建一座小型变电站,以方便移民生活。”


村庄在变化,村民在前进。移民那孤单失落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曾经想返迁的一些老人也渐渐打消了那个念头。“现在政策宽松了,恁们可以回老家住了。”有人开玩笑道。“嘿嘿,不回了,在这生活挺得劲,抽空回老家看看就中了。”老人嘿嘿笑着,饱经风霜的脸上脸上写满了幸福。


“看着这发自肺腑的会心的微笑,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移民内心的幸福,感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移民的关怀与呵护。”王桂萍说。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亲历记》图书整理)


","content_hash":"de53071f

南水北调亲历记丨漫漫移民路:http://cntrip365.com/yiminzixun/33767.html 转载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

分享到:

关注最新移民去哪儿好_专注签证、绿卡、留学、移民等移民出国信息资讯

我的微信号:cntrip365.com(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国家移民管理局:从严限制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