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苦与坚强


——华人移民海外之路


◎撰文 / 汪朝光 供图 / 秦风老照片馆


支持 /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扩张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这使得大批华工远赴海外。但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并未改变自己备受屈辱与歧视的命运。西方国家对华人的偏见,通过画刊上登载的丑化华人形象的版画作品,影响了当地许多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走过近代动荡时期的海外华人,从未放弃对不公正待遇的抗争,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所在国民众的尊敬,同时也改变着自身的处境。





△法国画刊Le Moniteur du Puy-de Dome 于1900年1月8日刊载的丑化华人形象的图文报导,彩色石印画一幅。原小标题为“中国问题”,原图片说明是“盟友们,一起拉啊。但要注意力道,谁都不能用力比别人大。”西方国家一起揪着中国的辫子,但又要努力维持一种恐怖的平衡,不让任何一方的势力专美于前。






三年前的秋天,我利用在美国开会之机,飞去墨西哥闲逛几日,看看那些著名的玛雅文化遗存。某日,在首都墨西哥城的国家宫参观时,忽然发现墙上的银行ATM机上,贴着“中国银联”的标识,不一会儿,耳边又响起了熟悉的中国话。虽然同胞们在公共场合的高喉咙与大嗓门不时引起外人的诟病,但那或许是可以改进的瑕疵,而能在距离祖国如此遥远的他乡,见到代表祖国的标识,听到那些亲切的乡音,无论如何,也令人感受到中国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如今,许许多多普通的中国人,可以堂堂正正地以各种身份走遍天下,而不再是过往那般单一的“打工仔”甚或是“偷渡客”的形象。


△美国十九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画报之一《哈泼周报》(Harper’s Weekly)于1877年2月3日的图文报导, 木刻版画一幅。原图片说明为“ 旧金山海关的华人移民。”上岸的华工们被分成40至45个人一排,海关的工作人员会仔细地搜查每个人的行李。




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人的移动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情。在科学的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现今人类世界的繁荣兴旺,便是若干万年前人类的老祖先们在艰难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谋生手段下不畏艰险、四处流动的结果。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家和边界的出现,原先完全是自由的人的流动,却开始受制于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变得需要以“身份认证”作为流动的前提条件了。而且流出国与流入国之间,因为强弱之别,围绕人的流动所产生的各种矛盾纠葛也开始不断出现,从而使人的流动被赋予了自然性之外的多重诸如社会的、政治的含义。


△《哈泼周报》于1880年3月20日的图文报导,木刻版画一幅。原图片说明为“旧金山中国城的节日。”移居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每遇中国传统节日,都会很隆重地庆祝,场面异常热烈。




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艰辛历程


中国先民的向外流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华人移民海外最早始于何时已很难考证,而且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航海技术,古代的人们欲大规模地漂洋过海,或亦不易。惟“唐人”一词作为中国人自称和他称的出现,说明随着中国古代文明在唐代的发展,中国人移民海外扩散了唐朝的影响力,移民对祖国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移民海外的人数大增。这不仅仅是中国人口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以及航海技术的不断发达所致,更是由于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对外殖民扩张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在其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而西方殖民扩张所至的东南亚地区,因其与中国地理接近的便利条件,便成为中国人移民海外的首选地,并由此逐渐扩散,遍及世界各地。


△美国十九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画报之一《法官杂志》(Judge Magazine)于1885年至1890年间的图文报导,彩色石印画一幅。原图片说明是“即将发生的诅咒。”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仅仅是想象华人成为美国上流社会中的一员,就足以令他们倍感不适。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被迫开关,“海禁”废止,又正值西方的全球化殖民大扩张和急剧加速的工业化进程的到来。西方国家对廉价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催生了大批华工远赴海外。仅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官方统计,鸦片战争前,在美华侨总数不到百人,二十年之后便超过了三万人。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美国资本向太平洋沿岸西进扩张过程中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868年,中美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其中特别规定,对于中国人移民海外,应“听其自便,不得禁阻”。这实际上是以官方订约的方式,鼓励中国劳动大量赴美。


△美国十九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画报之一《顽童杂志》(Puck Magazine)于1912年1月31日的图文报导,彩色石印画一幅。原图片说明为“你怎么不把你的枷锁也剪了?”图中的华人拿着一把名为“启蒙”的剪刀,愤而剪断自己身上象征“奴隶”的吊牌,并询问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为什么要受制于政党恶斗的控制,违反美国的立国精神对华人进行歧视?




十年之后,在美华侨华人的总数便超过了十万。他们在美国从事筑路、开矿、垦荒、服务等工作,尤其是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的开通,得益于中国劳工作出的卓越贡献。这条铁路开通之后,不仅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铁路沿线的地价暴涨数十倍,资本收益极其丰厚。然而,参加铁路修建的中国劳工,拿着不及美国劳工一半的工资,还要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侵扰。他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更是生命的代价。当时有不少美国人也认为,筑路开荒等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白人不愿意去干”,而中国人的工作“极为辛苦”,又“使人极为满意”,并认为“他们是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民族,他们不是轻浮暴躁的人,而是稳健、坚毅、勤俭的人”。


△十九世纪的乐谱。封面画中的华人露出奸邪的笑容,手指甲又黑又尖锐,十足的鬼怪形象。这首乐曲名为《中国呆子》,节奏轻松且略带俏皮,似乎在描述一个低阶的华工在美国社会四处出洋相后却又一副愣头愣脑、逆来顺受的表情。艺术作品是一种媒介,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华人的共同印象,以及丑化华人的事实。




《排华法案》下的歧视与偏见


数十万华工在美国的辛勤付出,并未根本改变他们昔日移民海外时遇到的被欺压的命运。随着美国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和经济发展进程的变化,“排华”论骤起,在美国的中方劳工被污蔑为“无能的”“愚昧的”“道德败坏的”,针对中国人的“排华”事件屡屡发生。


△法国画刊Le Petit Journal于1908年1月19日的图文报导,彩色石印画一幅。原小标题为“ 美国与黄祸”,原图片说明为“暴徒围攻旧金山的华人商店。”《排华法案》的通过让歧视华人得到了合法性的基础,各地的排华暴动接二连三地发生,各地杀害华人的报道频传,如1885年的石泉惨案中有二十八名华人被杀,1887年奥勒冈蛇河的华人渔民有十人被杀。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美,清政府无力阻止,最后亦只能无奈地接受。《排华法案》的废止,又恰恰是在六十年后,因为中国参加了二战中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并对战争的进程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国际地位得到相当的提升,从而使美国在1943年决定废除《排华法案》。因此,说到底,中国人的海外地位,是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法官杂志》于1892年12月17日的图文报导,彩色石印画一幅。原小标题是“咱们大西洋和太平洋彼岸来的害虫”,原图片说明为“山姆大叔说:‘放心,你们俩都会被美国拒之门外,不会有差别待遇。’”在图中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的眼中,外来移民就是贫穷、暴力和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就其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郑重道歉。抚今追昔,当我们从当年那些图片中感受到先人所处的艰辛困苦之境,而又以我们个体的和集体的经验,从当今那些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访问、经商、就业、求学、游历的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中,不是更能感受到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变化、我们身边的变化、我们个人的变化以及整个世界的变化吗?


△1949年出版的荷兰小说《我的好友花生仔》,借一个华人花生商贩老李的故事来教育青少年,不论任何种族,只要信仰上帝就会得救。虽然题材本身有相当的歧视性,但对老李的描写,却可以作为后人理解当时华人处境的参考。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2.11月刊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content_hash":"a7599c58

困苦与坚强——华人移民海外之路:http://cntrip365.com/yiminzixun/33054.html 转载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

分享到:

关注最新移民去哪儿好_专注签证、绿卡、留学、移民等移民出国信息资讯

我的微信号:cntrip365.com(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重磅!加拿大官方宣布2022移民指标41万!留学生将是主力军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