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米方杰
行走在基层、生活在基层、牵挂在基层,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廖华歌的目光始终凝视着脚下这片深情的土地。每年全国两会,除了关注文化领域,她都会围绕“南水北调”提出建议。作为南水北调建设中一个特殊而伟大的群体,南阳移民始终是她的情所系、心所系。 廖华歌深知,精神力量的重要性。继提出“将丹江移民丰碑打造成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地标”、“希望能够在鱼关修建一座淅川移民精神文化大剧院”后,今年两会,廖华歌再次呼吁从国家层面总结提炼“南水北调移民精神”。这也是廖华歌连续第9年围绕南水北调和移民问题,以及弘扬传承移民精神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7年 移民群众体现了最朴素也最伟大的爱国情怀
2021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了通水7周年,7年来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成为北方40多座大中城市主力水源,改变广大北方地区供水格局,同时推动复苏受水区河湖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也是在这一天,廖华歌再次来到淅川进行调研,为撰写两会建议做准备。
回望廖华歌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履职足迹,“淅川”是她去的最多的一个地方,“南水北调”则是她每年全国两会都会关注的话题,过去这些年来,围绕南水北调,她提出了一件件有温度、有情怀、高质量的代表建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依然在为移民老乡和南水北调鼓与呼。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取自河南淅川县丹江口水库,丹江水奔流北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6000万人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廖华歌表示,从1961年初期开始,到2012年,最后一批移民搬迁,1980年,淅川县先后动迁53万人。
在廖华歌看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数十万移民为了库区建设和水质保护,抛家舍业、无怨无悔,让亿万人民感动,南水北调移民群众体现了最朴素也最伟大的爱国情怀。
据悉,为了纪念移民,弘扬移民精神,淅川县在盛湾镇鱼关村建成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教育基地。
呼吁从国家层面 总结提炼南水北调中线移民精神
为进一步培养和增强更多人的爱国意识、家国情怀,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廖华歌建议从国家层面总结提炼南水北调中线移民精神。
“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多次提到‘南水北调’、‘移民’,2021年5月,又到南阳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我们有一大批移民作出了巨大奉献’。可见,总书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的极度重视。”总书记的重视,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廖华歌更加坚定了要为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发声。
在廖华歌看来,从国家层面总结提炼南水北调中线移民精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目前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加需要一种伟大的精神做支撑。特别在南阳,是移民精神的诞生地,更加需要以移民精神带动乡村振兴的实施。”廖华歌表示,从国家层面提炼南水北调中线移民精神,可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一脉相承,成为我国乡村振兴这一新任务、新使命展现良好精神风貌的又一良好载体。
“移民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廖华歌建议以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移民精神培训,进一步宣传、弘扬移民精神。把移民精神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培训经费足额供需保障,更好地为干群素质教育服务,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content_hash":"cc7854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