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阐述:在欧洲生活了七年,从读书到毕业再到工作,慢慢地习惯接受这些年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心态。其实毕业后就想回国,恰逢遇到个不错的工作,并且毕业生往往对于离开校园后的规划都是比较迷茫的,索性就留下工作,存点钱回家自给自足的生活。
国外身边的小伙伴陆续地办理当地居留卡,长期的,短期的,入籍的都有。有的是因为定居,有的是因为工作,有的是因为结婚,各种原因。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公司倒闭,兴趣还能多挣点钱,或许也会办个身份。毕竟生活的时间久了,也有感情了,免得之后再来还得弄签证啥的,怪麻烦。
这下好了,可以提前衣锦还乡了,想念父母,美食,小伙伴。回来后啥也没做,各种朋友联络感情,各种美食回味无穷。慢慢的大家都要继续为生活奔波了,我也要开始做事了,可能是国外的工资加上环境都比较轻松,找的工作都觉得不如意,最后选择的工作虽然不对口,但还是有发展并且能利用自己在国外的经验发挥特长,就这样我安定了下来。
我在国外的生活和环境,还有接触的人群其实挺好的,面对国内的各种压力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移民。其实他们选择移民没什么可后悔的,因为地球是圆的。记得当时有个朋友上交中国护照,宣誓入籍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无惊也无喜,就有点像当年国内街道办事处领“暂住证”,走个形式而已。
很多人从北方移民到南方,从小城市移民到大城市。从国内移民到国外,不过只是时间空间拉长了,而科技却又日新月异的压缩时间空间。现在睡一晚就到了,十几个小时而已。国内从北到南,如果不坐飞机也是幅员辽阔的,也要自驾个昏天黑地。只是选择一个地方长期生活,重新拿个当地“许可证”,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工作生活。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老外对中国人有偏见”,但个人感觉这些不需要被考虑进去。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一个小区的人都会对外来人产生自然而然地抵触,外来人需要融入,需要被接纳,还可能抢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工作职位等等,所以网上经常有人地域炮,说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等等等如何“歧视”外地人,这里歧视不是个贬义词,而应该是个中性词,指的是一种暂时彼此不适应不能完全接纳。
当你能流利的操控当地方言,在某领域风声水起之时,这种“歧视”就会大大地降低,因为你融入了社会,你不再需要当地人“艰难”的理解你的语言,不再需要“消耗”当地资源,而是更多的为当地经济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有人也许会说,哪怕再努力爬的再高,也可能获得不了当地人的认同,我觉得一方面是你爬的不够高,另一方面你这里指的当地人肯定是少数的一部分人。
就好像我爸从未在口头上觉得我有过出息,我妈也嫌弃了我爸一辈子抽烟喝酒,有时候事实并不是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你无法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和肯定,到底怎么样,你的心里应该有数且坚定。
完
","content_hash":"188c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