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选择没有优劣和对错,只有在不断的适应和调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长路漫漫,唯有一步步的脚印才是真。
18岁:恰同学少年
的确,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北大是无比神圣的学府。所以,当我初入燕园的时候,心中既有升入大学的激动,还有面对可能比我更加优秀的同学时候的紧张。
进入北大之后,我对这个院子的第一印象其实是有些颠覆的,大部分的学生活动的地方并不是未名湖博雅塔,而是图书馆、教学楼和食堂。比起曾经幻想的白衣飘飘,在草坪上弹吉他的青葱年华,更多的时间还是在上课和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的。
北大未名湖畔
不过,生活也并非永远这么无趣,在北大也会遇到许许多多有趣的灵魂。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各种各样的学术问题,也会为一些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是也在观念的交锋中互相增长了见识。
在北大的同学,许多都算是天之骄子,所以也时常充满着斗志,十分积极向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也鼓舞着我们这些同学前进。
总体而言,在北大还是那种恰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但是对自我,对世界,对未来的见识和了解也并不深刻。
母校北京大学
22岁:体验另一种人生
伴随着夏末温柔的阳光,我来到了大洋彼岸的温哥华。
虽然这里天空蔚蓝,清风温柔,但我却没有那么开心。看着这些大海和雪山,我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斗志都被消磨了,毕竟这里没有国内四通八达的地铁,和往来不绝的上班族们,也少了很多对未来充满斗志的同学。
但是转念一想,在中国,大家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往往都希望在许多方面一起努力,更好地改变自己的人生。
温哥华城市一角
在温哥华,大家则更加关注到的是自我实现,在相对慢节奏和慵懒的生活中,人们才会有有机会去发展更多的个人兴趣,去思考更多形而上的问题。
的确,我在温哥华相对闲暇的生活中,也开始对人生、对感情、对存在这些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东西或许对工作、收入、地位并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对个体未来的成长珍贵无比。
温哥华枫叶红了
26岁: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再思考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26岁。已经走出校园的我,开始要正式去面临种种的社会责任。
得益于加拿大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我已经在开始准备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的申请。
其实,比起那些对加拿大社会充满期望的新移民,我已经对中加两个社会的优劣都有了非常深入的认识。希望能够拿到加拿大身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自由度,多一些选择。
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很油腻,但事实的确如此,那就是中国有中国的好,加拿大有加拿大的棒。两者之间,其实很难相互比较。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一定要在两个国家之间分个高下,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综合比较中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
虽然年龄已经变大,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走向了成熟,毕竟,那一系列的考验,其实是真的才刚刚开始。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最重要的还是谦逊和继续不懈的探求。
作者:浪淘沙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content_hash":"e666c83c